流行歌唱之呼吸、發聲、共鳴、咬字練習
By:阿堤 Artie
唱歌是一種全身性的協調運動,包含呼吸、發聲、共鳴與咬字四個不同區域的身體控制。
腹式呼吸
氣息的控制可以說是身體一切運動的基礎。
呼吸法可分為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兩種,當吸氣時主要為胸腔上下起伏,此為胸式呼吸,此時空氣大多只能進入肺臟的上半部,吸得較淺;若吸氣時腹部突起,吐氣時腹部肌肉貼近腹腔,則為腹式呼吸,此種呼吸法能加強肺臟下半部的換氣,是比較有效率、也更能控制氣息的呼吸方式。
腹式呼吸的練習
1.充分吐氣後深呼吸。
2.鼻子吸氣、嘴巴吐氣。
3.想像肚子裡抓住一個氣球。
4.用手協助按壓腹部、給予阻力。
5.模仿狗狗喘氣。
發聲
聲帶是喉嚨裡兩片富有彈性的白色韌帶,本身無法動作,必須靠喉頭內的軟骨和肌肉來調節。當我們要發出聲音的時候,聲帶會靠攏(閉合),而氣流通過狹窄的聲門時,聲帶上的黏膜會產生如海浪般的振動,而這個振動引起空氣振動,進而產生聲波。
共鳴
空氣受到物體振動時,會產生頻率不同的音波,也就是我們所聽到的聲音,而當這個傳出去的音波遇到一個適合它振動的空間時,就會一起產生所謂的共振,進而發出比原來更宏亮的聲音,這種現象就叫做「共鳴」。
透過聲帶振動發出的原始聲音稱為「基音」,是較微弱而淺薄的,必須借助身體內部的腔體引起共鳴,聲音才能變得明亮且豐富;透過共鳴腔的使用,能夠提高發聲效率、加大音量、吸收雜音以及提供音色的變化。
人體的共鳴腔主要分為:胸腔共鳴、口腔共鳴及頭腔(鼻腔)共鳴。
咬字
咬字是歌唱發聲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最影響細節的呈現;現代人大多咬字不確實,發音嘴型不完整,在歌唱時會使得音韻與共鳴不順暢,無法表達語氣細節,同時也會影響情感的傳達。
發聲的準備與練習
1.臉頰、嘴巴與舌頭的伸展。
2.暖嗓:五元音(a e i o u)由低至高、由高至低爬音階。
3.彈嘴唇:能提醒深呼吸,用氣息去支撐聲音。
4.哼鳴聲:幫助快速找到較高位置的共鳴。
5.氣泡音:幫助找回聲帶放鬆的狀態。
6.學貓叫:幫助快速連接真假聲。
7.催油門/手機震動:幫助訓練低音、胸腔共鳴與重音。
聲音保養
1.補充足夠水分,保持聲帶濕潤。
2.盡量避免做清喉嚨的動作。
3.說話應避免持續的用力大聲吼叫。
4.長時間使用聲音,結束後務必充分休息。
5.多使用腹式呼吸來取代胸式呼吸。
6.避免吵雜、空氣污濁的環境。
7.減少攝取不易消化或刺激性的食物。
8.良好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聲帶彈性。
9.規律的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
推薦你適合的課程
透過課程分類,你可以依據自身程度與喜好曲風,進行對應的學習,讓自己的能力得到突破與提升!
Hi, 歡迎回來 OU 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