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站對位置,每個人都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專訪音樂製作人 廖晉儀 LIAOBOY
By:Barbie
從業超過15年的音樂製作人-廖晉儀 LIAOBOY,從唱片工業時代到現在的數位軟體時代,歷經產業在「音樂製作」的變化,這次藉由專訪廖晉儀 LIAOBOY,一起聊聊這一路上是如何學習、一點一滴打造出現在看到的成果。
Q:老師是在什麼契機下接觸到音樂產業?
A:大學時期就有開始接一些小案子,退伍之後在高雄先成立了一家製作公司,有自己的錄音室,那時候的案子是以一些在地樂團和獨立音樂人為主。後來意識到華語流行音樂產業市場基本上都在台北,便毅然決然北漂在台北定居。
後來很幸運在朋友輾轉介紹下跟著當時知名的製作人工作學習,開始接觸到比較多流行唱片產業的案子,幾年後便開了自己的音樂製作公司,也就是禾酷音樂,中間有一度到唱片公司以及網紅經紀公司任職音樂總監,然後就一直到現在囉!


|禾酷音樂,廖晉儀 LIAOBOY的音樂製作公司
Q:這一路上是否有遇過令你難忘的經驗?
A:在台北剛接觸到所謂流行唱片產業的製作那段期間應該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可能是因為受到的震撼太大了(笑)。那個時候非常頻繁的跑遍大大小小的錄音室,跟非常多資深的前輩們有很多的交流,可能因為那個時候還年輕又是個小助理的身份,前輩們也都不藏私地跟我分享很多經驗和專業技術。

|廖晉儀 LIAOBOY與陳威全於強力錄音室
之所以會難忘,是因為我本身就比較屬於全方面型的製作人,當時對於製作、編曲、錄音、混音都有涉略,因此在接觸到了解到不同角色的前輩們的工作方式,彼此之間在流程上怎麼互相配合,讓我瞬間有種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過去的很多瓶頸疑惑一瞬間都通了!那種一瞬間好像超越了過去很多年的成長的感覺,讓我覺得好喜歡,至今難以忘懷。
Q:每一個成功都不是偶然,這一路上的音樂耕耘是如何累積的?
「所謂的堅持,不是盲目地往前衝而已。」
A:這題是個大哉問耶,我覺得一個不免俗的說法就是要堅持,堅持自己的信念,堅持那股對於自己熱愛的事情的信仰。但我覺得也許可以附帶一個條件,就是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軸,包括了觀察點以及停損點。有時候我們常常會覺得堅持下去就會有成功的一天,但有些人是堅持了一陣子看不到什麼成效就放棄了,有一些人則是一直用了錯誤的方法但是卻很堅持,走在錯誤的路上不管再怎麼堅持,也是沒辦法到達預期的終點的。
因此我會覺得時間軸的設定很重要,好比說我想成為一個製作人,那我要花幾年達到這個目標,半年?一年?兩年?五年?哪個設定比較合理?如果設定了兩年為目標,那麼在這期間還沒有達到目標的時候,就不要氣餒,不要放棄,但是要觀察,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所有的決策都是朝著目標去前進的。

|廖晉儀 LIAOBOY 於銘傳大學擔任講師
而兩年就是我們設定的停損點,時間到了,要重新審視自己,如果還沒達到目標,是不是方向錯了?要調整策略還是要調整目標?所謂的堅持,不是盲目地往前衝而已,這是我長比較大才慢慢比較能夠掌握的!(笑)
Q:對於目前產業的看法為何、有什麼未來預期?
「每個人只要擺對位置,都能夠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有一個自己的生存之道。」
A:目前其實產業也是呈現一個「M型化的趨勢」,雖然說以前也就是這樣,不過近年我覺得這個狀況有更明顯的感覺。就是入門的門檻低了,所以音樂人、創作人、歌手滿街都是,人人都可以做音樂,人人都是製作人,但是要說真的能夠在這個產業靠「做音樂」生存或者賺到錢,那卻往往只有少部分的人。
尤其是音樂產業這種資源永遠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上的產業,這樣的狀況應該是只會越演越烈。不過其實我一直都深信,每個人只要擺對位置,都能夠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有一個自己的生存之道。

|廖晉儀 LIAOBOY 與孫耀威於香港雅旺錄音室
「人們對音樂的需求度沒有消失,只是轉化了需求的形式。
我覺得未來成功的關鍵在於,抓住這個需求轉換的脈絡。」
從某些角度來看,音樂產業越來越不景氣,削價競爭,資源分配不均,Live House已經所剩無幾,再加上AI強勢來襲,一切好像很悲觀。但換個角度來看,因為網路,因為自媒體,因為低門檻,這也可以說是一個完全開放競爭的時代,人們會不需要音樂嗎?不會,只是可能不是像以前需要CD,或者願意靜靜的花上一個小時品嚐一張專輯,但是對音樂的需求度沒有消失,只是轉化了需求的形式。所以我覺得未來成功的關鍵在於抓住這個需求轉換的脈絡,時代變化的太快,我也在學習呢!
就像你一定要得過金曲獎才算是成功的音樂人嗎?但金曲獎有時候靠的不是實力,是命啊!你一定要做過頂流藝人才賺得到錢嗎?但做不做得到頂流藝人有時候靠的也不是實力,也是命啊!但幸運的就是,市場不是只有金曲,不是只有頂流,每個人在每個位置都有自己追求的,不論是歌手、藝人,或者是幕後的音樂工作者
Q:對於想要踏入產業的人,有什麼建議呢?
「我們可以堅持喜好和品味,但是千萬不要因此而關閉了自己學習的大門!」
A:我覺得真的要抱持著一個非常開放的學習的心,我鼓勵專注於自己熱愛或擅長的領域,畢竟個人風格化特色絕對會是立足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產業的重要關鍵!但絕對不要排斥各種可能性,那些你覺得你不適合的,你抗拒逃避的,不要老是給自己理由去逃避。
好比說寫歌這件事,每個人當然有各自的喜好、習慣、特色,但是當你今天是希望你的歌曲在市場上取得成功,或者是獲得關注,除了上述這些之外還有運氣之外,也是有一些脈絡或套路可循的。
我在剛開始賣歌給唱片公司之前,有經歷了蠻長一段時間,把自己放得低,去接受已經寫過很多市場上很火的作品的前輩們的建議,去多聽他們的作品,試著找出一些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脈絡,慢慢轉化成自己的。在那之後,我的作品也開始被唱片公司及市場接納,發表並取得成功。
我想說的是,我們可以堅持喜好和品味,但是千萬不要因此而關閉了自己學習的大門!另外就是現在線上課程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管道,可以從中獲得很多過來人淬煉多年的經驗與技術,這種資源是以前我剛入行的時候沒有的呢!但是還是要慎選一下老師啦(笑)
Q:平時是如何從生活中汲取靈感?
A: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有時候旋律就是靈光乍現一樣突然就出現了,有時候是在我聽著某首我覺得很好聽的歌,歌結束後順著他的伴奏去做延伸,新的自己的旋律就在腦中誕生了,這時候我就會直接拿出手機清唱錄下來。
也有時候是從文字出發,突然想出了某個諧音梗或者有趣的文字組合,用這個當作Hook去延伸出整首歌。
我必須說,我是一個屬於情緒比較穩定而且後知後覺的人,不太容易對周遭的人事物當下的狀況有什麼很深的感悟,所以常常都是在一段時間後靈感可能突然以這種記憶閃現的形式突然出現在腦中(笑),所以多年來我也慢慢找到一套可以馬上紀錄當下靈感,之後能夠還原的方式,因為多數情況下這種靈感出現的時候我不會剛好坐在電腦前,或者準備好要寫歌,以前因為沒有一個好方法來記錄真的錯失了很多不錯的靈感......

Q:能跟大家分享接下來有什麼計畫嗎?
A:我會持續的寫歌和為歌手或KOL製作歌曲啦(笑)
畢竟這是生命中最熱愛的事情,也不排除可能會發表自己的作品... 嗎?
除了「音樂人」這個身份外,其實這兩年我也開始把重心轉移到「教育」,主要是因為我覺得現在年輕人都在家裡自己搞音樂,已經比較少機會跟我們這些比較傳統唱片產業出身的音樂人有深度的交流,但其實有些技術跟經驗,關於過去所謂的「唱片工業」的一些內核,可能是撐起製作物品質的關鍵點,這可能不是在家自己搞音樂能夠摸索得出來的,或者說也許你有朝一日可以摸索到,但是太久了!
我一直認為「流行音樂」確實就是年輕人在搞的東西,現在新生代的音樂人我覺得很多都很有想法,都很厲害!但其實好的想法是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去支持,才能夠做出真的有競爭力的作品,而這些技術,常常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學到的。
我感覺華語市場在這塊領域還是需要有所傳承,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開始做自媒體以及線上課程,透過新世代的語言,盡可能的將我在產業內經歷的,不論是經驗或是技術,能夠分享出去。講回未來的計劃,除了音樂創作、製作之外,我接下來也會持續的經營IP,接下來也會有新的線上及線下課程和大家見面的!啊對了,沒意外的話,明年也會有關於音樂製作新書上架,透過紙本工具書的形式和大家見面!

推薦你適合的課程
透過課程分類,你可以依據自身程度與喜好曲風,進行對應的學習,讓自己的能力得到突破與提升!
你好,歡迎回來!